02-MySQL 索引
官网保平安:https://www.mysql.com/
MySQL 思维导图:https://www.processon.com/view/link/63bc2c8ea82ed9463ba99f38
数据库底层实现
索引是排好序的数据结构。
hash 索引和 B+Tree 索引的区别 ★★★
hash 索引:hash 索引底层就是 hash 表,进行查找时,调用一次 hash 函数就可以获取到相应的键值,之后进行回表查询获得实际数据。
B+Tree 索引:B+Tree 底层实现是多路平衡查找树。对于每一次的查询都是从根节点出发,查找到叶子节点就可以获得所查键值,然后根据查询判断是否需要回表查询数据。
hash 索引和 B+Tree 索引的区别:
hash 索引无法进行范围查询,因为是直接用 hash 函数定位到主键 id;而 B+Tree 因为维护了主键顺序(树结构的天然优势+非叶子结点按页存储主键值+叶子结点链表相连),所以可以进行范围查询。
hash 索引不支持使用索引进行排序,原理同上。
hash 索引不支持模糊查询以及多列索引的最左前缀匹配。原理也是因为 hash 函数的不可预测性。
hash 索引任何时候都避免不了回表查询数据,而 B+Tree 索引在符合某些条件(聚簇索引,覆盖索引等)的时候可以只通过索引完成查询。
hash 索引虽然在等值查询上较快,但是不稳定。性能不可预测,当某个键值存在大量重复的时候,发生 hash 碰撞,此时效率可能极差。而 B+Tree 索引的查询效率比较稳定,对于所有的查询都是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,且树的高度较低。
红黑树、B-Tree 和 B+Tree 的区别
红黑树:
特点: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,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。
问题:尽量不让一棵树的单边变得太长而退化成链表,能有效地减少高度,高度变小降低了查找 I/O 的次数,性能比二叉树要好。但红黑树一个节点只能有两个子节点,虽然平衡了链表退化问题,但高度总体来看还是太高。B-Tree:
特点:每个节点都会存储索引和数据。每个非叶子节点有多个子节点。
问题:B-Tree 在每一个节点存储了索引和数据,导致进行搜索的时候需要把索引和数据都加载到内存中,这样就不是很划算,内存资源这么宝贵,多存些索引岂不是更好。B+Tree:
特点:- 非叶子节点不存储数据,只存索引(冗余),这样可以保证存放更多的索引。
- 叶子节点存储所有索引字段。
- 叶子节点用指针连接,提高区间访问性能。
MySQL 数据库索引是使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的,有什么优点
- 内部节点只保存引,不保存实际的数据,所以非叶子节点可以保存更多的索引,所以比 B Tree 的层数低,这样 IO 读写次数就降低了,加快查找时间。
- 叶子节点中包含所有数据,所有叶子节点形成一个有序链表,让范围查找更高效。
- B+Tree 查询效率稳定,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要走一条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,所有关键字的查询路径长度相当,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。
InnoDB 索引的原理 ★★★
为什么选择 B+Tree:
- 哈希索引虽然能提供
O(1)
复杂度查询,但对范围查询和排序却无法很好的支持,最终会导致全表扫描。 - B-Tree 能够在非叶子节点存储数据,但会导致在查询连续数据时可能带来更多的随机 IO。
- B+Tree 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,会大大节省存储空间,提高单页存储索引的数量,减少树的层级,也就减少了 IO。
B+Tree 中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上,所有叶节点通过指针来相互连接,减少顺序遍历和范围遍历带来的随机 IO。
为什么 B+Tree 有优势,底层原因是什么:
- B+Tree 适合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结构,完全是因为计算机的
内存-机械硬盘
两层存储结构。内存可以完成快速的随机访问,但是容量较小,而硬盘的随机访问要经过机械动作(1磁头移动,2盘片转动),访问效率比内存低几个数量级,但是硬盘容量较大。所以叶子节点只存索引的话,可以大大增加每次从硬盘读取的数据。 - 考虑到磁盘 IO 是非常高昂的操作,计算机操作系统做了一些优化:当进行一次 IO 时,不光把当前磁盘地址的数据,而是把相邻的数据也都读取到内存缓冲区内,因为局部预读性原理告诉我们,当计算机访问一个地址的数据的时候,与其相邻的数据也会很快被访问到。
每一次 IO 读取的数据我们称之为一页(page)。具体一页有多大数据跟操作系统有关,一般为 4k 或 8k,也就是我们读取一页内的数据时候,实际上才发生了一次 IO,这个理论对于索引的数据结构设计非常有帮助。
一页就是一个磁盘块(block块),InnoDB 一页 16k,即一次 IO 读 16k 到内存中。
总结:其实是两个考虑因素:
- InnoDB 需要执行的场景和功能需要在特定查询上拥有较强的性能。
- CPU 将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。
真实数据库中的 B+Tree 应该是非常扁平的。所以如果是聚簇索引的话,每次只需要 3 到 4 次磁盘 IO 操作。举例如下:
- 一个 bigint 类型的索引占用 8B,索引对应的子树的指针占用 6B,所以 InnoDB 一页大概可以存放
16k/(6B+8B)=1170
个索引。 - 如果 B+Tree 的高度为 3,则一共可以放
1170*1170
个索引。 - 如果每条数据占用 1k,那么一页可以放 16 条数据。 那么高度为 3 的 B+Tree 可以放
1170*1170*16
大约 2100 万条数据。
看下如何定位一个 Record:
- 通过根节点开始遍历一个索引的 B+Tree,通过各层非叶子节点最终到达一个 Page,这个 Page 里存放的都是叶子节点。
- 在 Page 内从 “Infimum” 节点开始遍历单链表(这种遍历往往会被优化),如果找到该键则成功返回。如果记录到达了”supremum”,说明当前 Page 里没有合适的键,这时要借助 Page 的 Next Page 指针,跳转到下一个 Page 继续从”Infimum”开始逐个查找。
MyISAM 和 InnoDB 实现 B+Tree 索引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★★★
- MyISAM:B+Tree 索引的叶子节点保存数据的物理地址,叶节点的 data 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,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。MyISAM 的辅助索引 data 域存储相应记录的地址。
- InnoDB:B+Tree 索引的叶子节点保存数据本身,其数据文件本身就是索引文件。InnoDB 的辅助索引 data 域存储相应记录主键的值而不是地址。
B+Tree 做索引这么好,为什么有些非关系型数据库使用 B-Tree 做索引呢
虽然遍历数据的查询是相对常见的,但是 MongoDB 认为查询单个数据记录远比遍历数据更加常见,由于 B-Tree 的非叶结点也可以存储数据,所以查询一条数据所需要的平均随机 IO 次数会比 B+Tree 少,使用 B-Tree 的 MongoDB 在类似场景中的查询速度就会比 MySQL 快。
这里并不是说 MongoDB 并不能对数据进行遍历,我们在 MongoDB 中也可以使用范围来查询一批满足对应条件的记录,只是需要的时间会比 MySQL 长一些。
那为什么不使用哈希作为底层的数据结构呢?
如果我们使用哈希,那么对于所有单条记录查询的复杂度都会是 O(1),但是遍历数据的复杂度就是 O(n);这不能满足 MongoDB 面对的场景:单记录查询非常常见,但是对于遍历数据也需要有相对较好的性能支持,哈希这种性能表现较为极端的数据结构往往只能在简单、极端的场景下使用。
InnoDB 支持 hash 索引吗
InnoDB 是支持 hash 索引的,不过其支持的 hash 索引是自适应的,InnoDB 会根据表的使用情况自动为表生成 hash 索引,不能人为干预是否在一张表中生成 hash 索引。
InnoDB 主键索引的叶节点含完整的数据记录,那主键索引文件要比数据文件大吗
- 在 Innodb 引擎中,主键索引中的叶子结点包含记录数据,主键索引文件即为数据文件。
- 在 tables 表中统计的 data_length 数据为主键索引大小,index_length 为统计的这个表中所有辅助索引(二级索引)索引的大小。
请尽量在 InnoDB 上采用自增字段做表的主键。因为 InnoDB 数据文件本身是一棵 B+Tree,非单调的主键会造成在插入新记录时数据文件为了维持 B+Tree 的特性而频繁的分裂调整,十分低效,而使用自增字段作为主键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如果表使用自增主键,那么每次插入新的记录,记录就会顺序添加到当前索引节点的后续位置,当一页写满,就会自动开辟一个新的页。
唯一索引比普通索引快吗, 为什么
唯一索引不一定比普通索引快, 还可能慢。
查询时,在未使用 limit 1 的情况下,在匹配到一条数据后,唯一索引即返回,普通索引会继续匹配下一条数据,发现不匹配后返回,如此看来唯一索引少了一次匹配,但实际上这个消耗微乎其微。
更新时,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。普通索引将记录放到 change buffer 中语句就执行完毕了。而对唯一索引而言,它必须要校验唯一性,因此必须将数据页读入内存确定没有冲突,然后才能继续操作。
对于写多读少的情况, 普通索引利用 change buffer 有效减少了对磁盘的访问次数, 因此普通索引性能要高于唯一索引。
在对 name 做了唯一索引前提下,简述以下区别
1 |
|
- 没做唯一索引:前者查询会全表扫描,效率低些;limit 1,只要找到对应一条数据,就不继续往下扫描。
- name 字段添加唯一索引:加不加 limit 1,意义都不大。
索引和约束
详细请参考:https://blog.csdn.net/fenglepeng/article/details/103141756
数据库五大约束
- PRIMARY KEY: 设置主键约束。
- UNIQUE: 设置唯一性约束,不能有重复值。
- DEFAULT: 默认值约束。
- NOT NULL: 设置非空约束,该字段不能为空。
- FOREIGN key: 设置外键约束。
MySQL索引种类 ★★★
- 普通索引:仅加速查询。
- 唯一索引:加速查询 + 列值唯一(可以有null)。
- 主键索引:加速查询 + 列值唯一 + 表中只有一个(不可以有null)。
- 组合索引:多列值组成一个索引,专门用于组合搜索,其效率大于索引合并。
- 全文索引: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词,进行搜索。目前只有
CHAR
、VARCHAR
,TEXT
列上可以创建全文索引。一般不会使用,效率较低,通常使用搜索引擎如 ElasticSearch 代替。
MySQL 8.x 中实现的索引新特性:
- 隐藏索引:也称为不可见索引,不会被优化器使用,但是仍然需要维护,通常会软删除和灰度发布的场景中使用。主键不能设置为隐藏(包括显式设置或隐式设置)。
- 降序索引:之前的版本就支持通过 desc 来指定索引为降序,但实际上创建的仍然是常规的升序索引。直到 MySQL 8.x 版本才开始真正支持降序索引。另外,在 MySQL 8.x 版本中,不再对 GROUP BY 语句进行隐式排序。
- 函数索引:从 MySQL 8.0.13 版本开始支持在索引中使用函数或者表达式的值,也就是在索引中可以包含函数或者表达式。
再来一种分类,这两种索引不是创建的索引类型,是 SQL 执行时的采用的类型:
索引合并:利用多个单列索引查询。
- 索引合并访问方法可以在查询中对一个表使用多个索引,对它们同时扫描,并且合并结果。
- 合并只能合并单个表的索引,它不能合并多个表的扫描。
索引覆盖:在索引表中就能将想要的数据查询到。
就是 select 的数据列只用从索引中就能够取得,不必从数据表中读取,换句话说查询列被所使用的索引覆盖。
索引是高效找到行的一个方法,当能通过检索索引就可以读取想要的数据,那就不需要再到数据表中读取行了。
注意:MySQL 只能使用 B+Tree 索引做覆盖索引。
B+Tree 索引中的聚集索引与辅助索引
- InnoDB 存储引擎表是索引组织表,即表中数据按照主键顺序存放。聚集索引就是按照每张表的主键构造一棵 B+Tree,同时叶子结点存放的即为整张表的行记录数据,也将聚集索引的叶子结点称为数据页。聚集索引的这个特性决定了索引组织表中数据也是索引的一部分。同 B+ 树数据结构一样,每个数据页都通过一个双向链表来进行链接。
- 除了聚集索引外其他索引都是辅助索引(也称为非聚集索引),与聚集索引的区别是: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不包含行记录的全部数据。叶子节点除了包含键值以外,每个叶子节点中的索引行中还包含一个书签(bookmark)。该书签用来告诉 InnoDB 存储引擎去哪里可以找到与索引相对应的行数据。
什么是回表 ★★★
回表,顾名思义就是回到表中,也就是先通过普通索引扫描出数据所在的行,再通过行 主键ID 取出索引中未包含的数据。所以回表的产生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,如果一次索引查询就能获得所有的 select 记录就不需要回表,如果 select 所需的列中有非索引列,就会发生回表动作。即基于非主键索引的查询需要多扫描一棵索引树。
MyISAM 没有回表。
索引在什么情况下遵循最左前缀的规则 ★★★
当 b+Tree 的数据项是复合的数据结构,比如 (name,age,sex)
的时候,b+Tree 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建立搜索树的,有以下几种情况:
等值查询:
当
(张三,20,F)
这样的数据来检索的时候,B+Tree 会优先比较 name 来确定下一步的所搜方向,如果 name 相同再依次比较 age 和 sex,最后得到检索的数据。当
(20,F,张三)
这样的数据来检索的时候,B+Tree 会优化这个查询,把他变为(张三,20,F)
。当
(20,F)
这样的没有 name 的数据来的时候,B+Tree 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查哪个节点,因为建立搜索树的时候 name 就是第一个比较因子,必须要先根据 name 来搜索才能知道下一步去哪里查询。当
(张三,F)
这样的数据来检索时,B+Tree 可以用 name 来指定搜索方向。- MySQL5.6 之前:下一个字段 age 的缺失,所以只能把名字等于张三的数据都找到,然后再回表取数据,再匹配性别是F的数据。
- MySQL5.6 之后:MySQL 新增了索引下推的功能,直接使用组合索引判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,然后再回表取数据,有效减少了回表的次数。
范围查询
- 当
(in(张三,李四,...), >20, in(F,M)
这样的数据来检索的时候:- 如果条件是 AND,则对顺序没有要求,因为 MySQL 会优化这个查询
- 如果条件是 OR,有可能会用到
张三
的索引,如果 MySQL 觉得使用索引的效率不如 全排序,则会放弃索引。
- 当
特殊情况
- 如果查询出现索引覆盖,那么对于
(20,F)
这样的查询也可以用到索引。这个是 MySQL 优化器的特性。
- 如果查询出现索引覆盖,那么对于
列举创建索引但是无法命中索引的情况 ★★★
is null
可以用到索引,is not null
不能用到索引。- 范围问题,或者说条件不明确,条件中出现这些符号或关键字:
>、>=、<、<=、!= 、between...and...、like
。- 范围查询在范围较小时可以用到索引,但是当范围很大时,速度小于全表扫描时,利用不到索引。
like
的%
在最前面时用不到,如like '%xx'
。
- 使用函数。
select * from tb1 where reverse(name)='zgc';
- 索引列在条件中参与计算。
select * from tb1 where age+1=2
- 类型不一致,如果列是字符串类型,传入条件是必须用引号引起来,不然则可能会无法命中。
select * from tb1 where name=666
- 排序条件为索引,则 select 字段必须也是索引字段,否则无法命中。
select name from s1 order by email desc;
- 使用
or
, 当条件中有未建立索引的列时失效。select * from tb1 where nid=1 or email='zgc@gmial.com'
; nid 或者 email 未同时建立索引,或者建立的是组合索引(nid,email),这两种情况都会失效。
- 组合索引最左前缀, 如果组合索引为,见上文。
1000w 条数据,使用 limit offset 分页时,为什么越往后翻越慢?如何解决? ★★★
例如: limit 100000,20; = limit 20 offset 100000;
两个语句都是说从第十万条开始往后取二十条,因为这两条语句执行时是先扫描前 10w 行,然后从 10W 条数据开始读 20 条。
最简单:可以按照当前业务需求,看是否可以设置只允许看前 200 页,一般情况下,没人会咔咔看个几十上百页。
范围查询
当可以保证 ID 的连续性时,根据 ID 范围进行分页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:
1 |
|
这种优化方式限制比较大,且一般项目的 ID 也没办法保证完全连续。
子查询
我们先查询出 limit 第一个参数对应的主键值,再根据这个主键值再去过滤并 limit,这样效率会更快一些。
1 |
|
不过,子查询的结果会产生一张新表,会影响性能,应该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子查询。并且,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ID 是正序的。在复杂分页场景,往往需要通过过滤条件,筛选到符合条件的 ID,此时的 ID 是离散且不连续的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利用子查询先去获取目标分页的 ID 集合,然后再根据 ID 集合获取内容,但这种写法非常繁琐,不如使用 INNER JOIN 延迟关联。
延迟关联
延迟关联的优化思路,跟子查询的优化思路其实是一样的:都是把条件转移到主键索引树,减少回表的次数。不同点是,延迟关联使用了 INNER JOIN(内连接) 包含子查询。
阿里巴巴《Java 开发手册》中也有对应的描述:
利用延迟关联或者子查询优化超多分页场景。
1 |
|
除了使用 INNER JOIN 之外,还可以使用逗号连接子查询。
1 |
|
覆盖索引
索引中已经包含了所有需要获取的字段的查询方式称为覆盖索引。
覆盖索引的好处:
- 避免 InnoDB 表进行索引的二次查询,也就是回表操作: InnoDB 是以聚集索引的顺序来存储的,对于 InnoDB 来说,二级索引在叶子节点中所保存的是行的主键信息,如果是用二级索引查询数据的话,在查找到相应的键值后,还要通过主键进行二次查询才能获取我们真实所需要的数据。而在覆盖索引中,二级索引的键值中可以获取所有的数据,避免了对主键的二次查询(回表),减少了 IO 操作,提升了查询效率。
- 可以把随机 IO 变成顺序 IO 加快查询效率: 由于覆盖索引是按键值的顺序存储的,对于 IO 密集型的范围查找来说,对比随机从磁盘读取每一行的数据 IO 要少的多,因此利用覆盖索引在访问时也可以把磁盘的随机读取的 IO 转变成索引查找的顺序 IO。
1 |
|
不过,当查询的结果集占表的总行数的很大一部分时,可能就不会走索引了,自动转换为全表扫描。当然了,也可以通过 FORCE INDEX
来强制查询优化器走索引,但这种提升效果一般不明显。
怎么查询表的所有索引
1 |
|
可以使用多少列创建联合索引
任何标准表最多可以运行 16 个列创建联合索引。
索引的目的是什么
快速访问数据表中的特定信息,提高检索速度。
创建唯一性索引,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,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。
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,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。
索引对数据库系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
-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需要耗费时间,这个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。
- 索引需要占用物理空间,不光是表需要占用数据空间,每个索引也需要占用物理空间。
- 当对表进行增、删、改、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维护,这样就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。
表中字段建立索引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★★★★★
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更好:越小的数据类型通常在磁盘、内存中都需要更少的空间,处理起来更快。
简单的数据类型更好:整型数据比起字符,处理开销更小,因为字符串的比较更复杂,处理起来也更耗时。
尽量避免NULL:应该指定列为 NOT NULL。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,因为它们使得索引、索引的统计信息以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。你应该用0、一个特殊的值或者一个空串代替空值。
使用区分度高的字段:对非唯一的字段,例如“性别”这种大量重复值的字段,增加索引也没有什么意义,所以索引的建立应当更多的选取唯一性更高的字段。
联合索引遵循最左前缀(从最左侧开始检索)。
不要创建太多索引:单个表上的索引个数不能超过 5 个,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。
索引列的选择:
- 频繁使用的列。
- 出现在 SELECT、UPDATE、DELETE 语句的 WHERE 从句中的列。
- 包含在 ORDER BY、GROUP BY、DISTINCT 中的字段。
- 并不要将符合 1 和 2 中的字段的列都建立一个索引, 通常将 1、2 中的字段建立联合索引效果更好。
- 多表 join 的关联列。这样,MySQL 内部会启动为你优化 Join 的 SQL 语句的机制。而且,这些被用来 Join 的字段,应该是相同的类型的。例如:如果你要把 DECIMAL 字段和一个 INT 字段 Join 在一起,MySQL 就无法使用它们的索引。对于那些 STRING 类型,还需要有相同的字符集才行。(两个表的字符集有可能不一样)。
不必建索引的情况
- where 条件中用不到的字段不适合建立索引。
- 表记录较少。比如只有几百条数据,没必要加索引。
- 需要经常增删改。需要评估是否适合加索引。
- 参与列计算的列不适合建索引。
- 区分度不高的字段不适合建立索引,如性别,只有男/女/未知三个值。加了索引,查询效率也不会提高。
为什么建议 InnoDB 表必须建主键,并且推荐使用整形的自增主键
在 InnoDB 的数据存储 idb 文件中,使用一个 B+Tree 保存数据,那么 MySQL 在组织索引的时候,会依赖唯一 id,有下列几种情况:
- 如果有一个主键,可以直接使用主键建索引。
- 如果没有主键,会从第一列开始选择一列所有值都不相同的,作为索引列。
- 如果没有选到唯一值的索引列,MySQL 会帮忙建立一个隐藏列,维护一个唯一id,以此来组织索引。
反正都要建,为了避免 MySQL 选择索引列和建立隐藏列的性能损耗,建议手动建立一个主键。
为什么推荐使用整形作为主键
- 使用整形作为主键相比字符型可以节省数据页的空间。
- 构建索引 B+Tree 时,为了保证索引的有序性,使用整形可以避免页分裂。
- 在索引中查找数据时,减少比较的性能。
主键为什么要自增
因为索引结构 b+Tree,具有有序的特性,如果主键不是自增的,在进行增删数据的时候,会判断数据应该存放的位置,进行插入和删除,为了保持平衡,会对数据页进行分裂等操作移动数据,严重影响性能,所以主键需要是自增的,插入时,插入在索引数据页最后。